Thursday 2 July 2009

歲寒三友



歲寒三友,指三種植物。因這三種植物在寒冬時節仍可保持頑強的生命力而得名,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徵,傳到日本後又加上長壽的意義。

松和竹在嚴寒中不落葉,梅在寒裡開,有「清廉潔白」節操的意思,是古代文人的理想人格日本平安時代由中國傳入松竹梅,江戶時代起又有吉祥的意義。

中國宋朝時,歲寒三友常作為文人畫水墨畫的題材,如文同蘇軾作品元朝明朝陶瓷器也常有松竹梅的圖案。日本的陶瓷器、漆器織染也常用松竹梅圖案,常用於門松女兒節人形節日裝飾以及添丁婚禮喜慶事上面,常與鶴龜之類的主題一起用。

位於日本東京都天皇皇宮的正殿有三間廳堂,分別稱「松之殿」、「竹之殿」和「梅之殿」。其中,松之殿級別最高,是日本皇室進行正規儀式的場所。另外,在日本的壽司店中,往往也以「松竹梅」表示壽司拼盤的檔次規格。同樣,松往往是最高規格的代名詞。

松 (family : Pinaceae - genus : Pinus
其实松和竹是四季常青的,只有梅到了冬天才分外精神。三位朋友以松为首。因为它从南到北分布最广,大片的松林可以形成“朔风吹,林涛吼,峡谷震荡”震撼人心的听觉效果。孤松又可以在山巅上凌空独立,形成“暮色苍茫看劲松,乱云飞渡仍从容”的视觉奇观。

竹 ( family : Poaceae – subfamily : Bambusoideae )
是高雅、纯洁、虚心、有节的象征,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,居而有竹,则幽簧拂窗,清气满院;竹影婆娑,姿态入画,碧叶经冬不凋,清秀而又潇洒。古往今来,“不可一日无此君”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。

梅 ( family : Rosaceae – Prunus mume )
梅花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,姿、色、香、韵俱佳。宋人林和靖的诗句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”,将梅花的姿容、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。漫天飞雪之际,独有梅花笑傲严寒,破蕊怒放,这是何等的可爱、可贵!
  同时也象征着人卓而不群,超凡脱俗的品格.

四君子

四君子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,以谓四君子。


明代黄凤池辑有《梅竹兰菊四谱》,从此,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。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。《集雅蔡梅竹兰菊四谱小引》:文房清供,独取梅、竹、兰、菊四君者无他,则以其幽芳逸致,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。明万历年间黄凤池还辑有《梅竹兰菊四谱》,一般均借四君子来表现正直、虚心、纯洁而有气节的思想感情。各种形式的四君子图案纹样,一直流传到现在。


.



  梅,剪雪裁冰,一身傲骨


  兰,空谷幽香,孤芳自赏


  竹,筛风弄月,潇洒一生


  菊,凌霜自行,不趋炎势



.


据画史记载,南北朝已经有人画花,到了北宋,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,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,他创墨梅,画梅全不用颜色,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。据说他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,从中得到了启发,便创作出用浓谈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。此后,杨补之在这种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。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,使梅花纯洁高雅,野趣盎然。元明以来,用梅花作画更多。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,他自号梅花屋主,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,而为繁花密蕊,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。王冕的存世名作,是他的一幅《墨梅图》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,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,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。明清的画梅者举不胜举,如刘世儒、石涛、金农、汪士慎等,从风格来看,他们大体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。


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,有人称之为梅气骨,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,正所谓:画梅须有梅气骨,人与梅花一样清。


..



人们画花,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。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,绿叶兮紫茎,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。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,大概始于唐代。到了宋朝,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,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,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,寓意君子能容小人。南宋初,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沦覆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,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,被同称为墨兰大家。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,寓意也最为明确。据说他坐必向南,以示怀念先朝,耻作元朝贰臣;他画的兰花,从不画根,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一样,因:国土已被番人夺去,我岂肯着地?。欣赏绘画,也是必须了解历史背景的。而清人画兰,则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了。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,他画过盆兰。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,为此,他曾自种兰花数十盆,并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,使其于来年发箭成长,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,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,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。


  .


入画,大略和兰花相当,也始于唐代。唐代的皇帝唐玄宗、画家王维、吴道子等都喜画竹。据说到了五代,李夫人还创墨竹法,传说她常夜坐床头、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、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。到宋代,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,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,而把枝干、叶均用水墨来画,深墨为叶面,淡墨为叶背。以后的元明清时代,画竹名家辈出,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,没有不画竹的,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。不过,在众多的画家中,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。 郑板桥的作品,存世较多,流传也广,自清代以来,被世人行家所叹眼,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。


.



花入画则稍晚,大略始于五代,比起梅兰竹来说,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。五代徐熙、黄筌都画过菊。宋人画菊者极少。元代苏明远、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。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。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《菊石图》藏于首都博物愤,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。   

五谷



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,后泛指粮食类作物,有“五谷丰登”的说法。其内容主要有两种。除了五谷外,还有六谷九谷的说法,五谷说之所以占上风,可能和五行思想的兴盛有关。

五谷的说法,最早见于《
论语》,在此前的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之中,只有“百谷”,而无“五谷”的提法。但对五谷究竟指哪五种作物,则出现在汉朝时的著作。

对五谷的内容,有两种说法。一种说法是
(粟)、(大豆)。而根据《大戴礼记》的记载,五谷是大麻)、黍、稷、麦、菽。两种说法的差别在于,一种有稻而无麻,另一种有麻而无稻。两种说法结合起来,就得出了稻、黍、稷、麦、菽、麻六种作物。战国时代的名著《吕氏春秋》(公元前三世纪作品)里有四篇专门谈论农业的文章,其中“审时”篇谈论栽种禾(稷)、黍、稻、麻、菽、麦这六种作物的情况;“十二纪”篇中说到的作物,也是这六种。


(稻米 Rice ) Oryza sativa
黍(黄米 Common millet )Panicum miliaceum
(小米 Foxtail millet) Setalia italica
麦(小麦 Wheat ) Triticum aestivum
麦(大麦 Barley ) Hordeum vulgare
(大豆 Soybean ) Glycine max
麻(大麻 Cannabis ) Cannabis sativa